//英文這件事

FengYi Yu
7 min readMay 18, 2020

--

//這是我第一本看完(還記得內容)的英文書

你知道嗎?
只要你想要,你其實可以完成任何事
只是要花多少時間、到什麼樣的程度、你想完成什麼事
以及你有多想完成這件事?

想來記錄一下在台灣求學的我出國工作之後被誤會英文很好這件事(笑)

練習英文這件事對我來說可以分成幾個階段,工作的前五年是偶而要看看英文文件,偶而要寫寫英文報告,但都是有一搭沒一搭,頻率很低的狀況。一直到工作了五年之後,覺得自己被掏空,好像需要休息一下,但又不想只是無所事事地待著,最好也放點東西進來充實一下,於是就想說:花點力氣練一下英語好了。那大概是第一次工作之後花力氣想學英文這件事。然後就發生了以下幾件事:

1// 菲律賓練習英語

2014年的夏天,我在菲律賓練習英文(和玩耍)八週。我的出發點是:既然要學英文,就想沉浸在英文的環境裡,因為覺得工作下班再去學又沒體力又沒效果,所以決定找個地方去。

選菲律賓是因為他相對近,也相對便宜,雖然環境可能沒有太好,但我覺得硬體我沒有很要求,軟體比較重要。再來是我自己對於沒去過的地方想體驗當地生活,所以每週都出去玩耍探險,想說都出來了,不去白不去…(註記一下我的經驗是2014,不確定現在的狀況)

我自己是抱著沉浸在環境裡的想法,有機會就說,功課有認真寫,不敢說英文變得很好,至少可以明白表達自己的意思,覺得在那邊至少把本來已經會但不習慣用的字好好用,常常用。工作之後有機會出去當學生,多少都會比較用力一點學(笑)

有些人問我老師有口音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知道自己的英文有沒有好到可以判斷出腔調。小小的台灣都有台中腔高雄腔宜蘭腔了,何況世界各地都有人在講的英文?台中腔高雄腔,也只有熟悉中文的我們聽得出來。來新加坡之前,我的英文就是BBC 和CNN那種英文,後來發現印度英文有印度腔,中式英文有中文腔,英式有英國腔,澳洲有澳洲腔,而我希望自己早一點暴露在這些不同的腔調之中。越多人使用的語言就會有越多腔調,十分合理。

2// 菲律賓回來的持續練習

包含閱讀不同主題的英語書籍,例如用英文介紹台灣小吃、歷史上的偉大演講、商業英文、旅行英文、科技英文、新聞英文、英文故事、英文商業書等等。

Lean In挺身而進)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也是從這本書學到「這個世界已經給女性足夠的機會證明他們可以像男性一樣在職場上發光,但還沒有讓男性證明他們可以像女性一樣照顧家庭」。

讀了美國的一些著名演講之後,發現 fellow citizen, Negro, slave, freedom, equality, liberty, hatred, dignity, democrat, republican, constitution, privilege, sacred 大概是演講最常出現的字,然後對美國有了一些想像。

由此我發現高中的時候被學校要求讀一本小說(好像是愛麗絲夢遊仙境)根本是災難。畢竟故事裡有大量的形容詞,還有一定程度虛幻抽象的假字,對於沒有吸引力的故事來說,看完這本書大概是訓練了學生的耐心和毅力而不是英文。

練習用英文紀錄生活和唱英文歌,練習寫英文文章、用英文表達。大約有一年的時間我每週練習吉他彈唱一首喜歡的英文歌,一邊練習抓和弦,一邊學單字,一邊開心地唱歌。

跟夥伴一起練習,有大約一年的時間,我每週和公司的同事練習一到兩次英文,我們約好時間一起吃午餐,分享生活裡發生的事,但就用英文。在這一年裡,我也跟其中一個夥伴練習英文訪談,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場英文訪談。

持續看英文影片,主要像是Ted, Crash Course, 或是畢業演講這種,一邊練聽力一邊學新知識。

當然工作上也是一搭一搭地用英文寫報告和看文章,但很多時候我懷疑就是當時看的這些TED和演講,潛移默化的使我在很多時候(過度)正向,以及在可能會懷疑自己的那些時候,蹦出那些名人和偉人的鼓勵和智慧,讓我有多點信心。

如果要我給點學英文的建議,我會說多瞭解你自己一點,然後找出讓你持續這麼做的方式,那就對了。適合別人的聽雜誌看美劇未必適合每一個人,我每次只要看美劇一定睡著~看電影倒是可以,但如果是太奇幻的我也是無法(攤手~)

3// 剛好有機會可以練習英文面試

幾年前我有機會英文面試,於是開始整理自己的資料,然後練習用自己熟悉的方式介紹自己。大概是這時候我開始著手更熟悉跟自己專業相關的英文字彙。

4// 剛好有機會可以出國工作

後來面試綠取了,於是我到了新加坡,加入一個以英文為主要溝通語言的團隊,自此英文成為我在工作上的主要語言。

剛開始的時候生活中突然出現這麼大量的英文加上不同腔調,十分挑戰。我加入了當地的Toastmaster,練習寫講稿、給意見、參加活動。邏輯就是如果可以在一些人面前陳述自己的想法,一般的日常對話應該更不是問題吧~

這個團隊的成員來自各個國家,英文對這個團隊中的許多成員都是第二語言,有時候我們難免看到彼此糾結著找出合適的字彙來描述自己想說的話,但也是在此我領悟到「語言能力是一件事,但溝通是另一件事」。我們因為明白彼此來自不同的地方,用著不太熟悉的語言,盡其所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況且在對話當中,彼此都有機會跟對方確認自己是否理解正確。

5// 剛好有機會可以在美式公司工作

英文仍舊是工作上的主要語言,不同的是這個公司非常美式,對大部分的人來說,英語就算不是他們的第一語言,至少他們也曾經在以英語為主要溝通語言的地方受過教育。在這裡聽到更多的習慣用語,更精確的字詞。

對我來說的挑戰與其說是語言,其實更多可能是生活經驗。但生活經驗這種東西,如果沒有那種生活過,要如何有那種經驗?

我的方式就是看書。

在一本特定領域的書中,一定會有一些關鍵字一直不斷的出現,我不會記得所有的新字,但我會記得關鍵的字(或是查單字查到煩然後寫在便利貼面貼在牆頭~),順便學到特定領域的知識。其實哪一個是「順便」的有點難定奪,但找一個有興趣的主題,讀幾本書,對那個領域自然就會有理解,關鍵字也自然就入庫了。

我的文章還是常常被糾正文法,講話的時候有時候對方還是歪著頭皺著眉頭,但我想我所屬的那個群體一直在變動,一開始我都是座落在比較弱勢的那端,慢慢的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因為我覺得比起在所屬的群體中改變座落的的位置,改變所屬的群體是件更困難的事情。

台灣是一個小島。在這個小島上,幸運地有四季,有農田,有百嶽且四面環海(以下省略讚頌台灣三千字,因為那不是這裡的重點),但台灣也是一個特定語言、文化、超級強勢的地方。對外來的語言文化能夠包容,但這些外來的語言文化,並不足以強勢到影響在台灣的生活。如果不是刻意營造或外語背景,英文基本上就是其中之一學科,一個像地理、科學、生物或是歷史一樣的學科。

然而,在月全蝕的時候,多少會聽到科學相關的字詞,流行病或某些社會事件時,多少會聽到像是病毒、疫苗、歷史人物或事件等等的名詞。英文這種東西過了學齡之後,就似乎可以淡化了。

淡化了英文會怎樣?老實說如果選擇以台灣為主要生活圈大概也不會怎樣。

只是如果練起來當成一種工具,可以觸及的訊息和概念都瞬間變多了

畢竟台灣這個小島地理上剛好沒有鄰居,往外伸出觸角或是吸收訊息靠網就可以方便很多,然而最新的訊息、能和最多網民溝通的方式,大概就是英文了。

我到了新加坡之後開始相信人類可以練成各種能力,我們的繁體字隨便寫出來都嚇壞一票外國人,如果能寫出自己的名字,其實已經做了外國人眼中看起來很困難的事,但大概國小畢業就可以做到這件事(在台灣因為每個人都可以寫自己的名字,所以好像沒什麼)。之所以覺得英文很難、看得很慢,可能是因為我們的中文很好、看得很快,所以我們太依賴習慣的方式,也覺得不熟悉的方式太沒有效率。

但我們也並非第一天就能把中文讀得這麼好、這麼快,那畢竟是我們使用很久的工具,要練習一種新的工具,就是要這麼多的時數、經驗、不同面向去累積,前面列下來的那些「剛好」發生的事都不是我們自己可以控制的。

我們只能自己訂那些我們想達成的目標:)

如果問說以台灣為主的生活圈怎樣讓英文不淡化?
生活在這個時代,如果想學好一件事,幾乎沒有理由說辦不到!

--

--